用“工匠精神”办案
——记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王晋
图:王晋(左)与助理共同研讨案件。
图:王晋(中)在疫情发生初期到房山区看守所现场提讯在押人员。
干练、靓丽是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王晋给人的第一印象。从检22年,8次被嘉奖、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8年获评北京市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业务标兵”、2019年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检察官……荣誉的背后,是她严谨认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在办理一起毒品犯罪案中,驾驶员董某共同运毒证据薄弱,王晋数次联系缉毒警交流案情,与民警面对面沟通,共同研究补证策略,督促侦查人员按照补证提纲尽快开展补侦,夯实案件证据基础。最终,办案组认定董某与乘车人祁某共同运输毒品的犯罪行为,并依法对其提起公诉。随后,王晋又仔细分析证据,判断董某还涉嫌贩毒行为。经多方联系调取证据,补充起诉其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
对案件精打细磨,势必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每当遇到疑难复杂的诈骗案,王晋就会带着办案组人员,理清相关人员的银行账目、通话记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为精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王晋不仅数次到看守所提讯犯罪嫌疑人,而且与被害人及家属、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等多方沟通。在王晋团队中,“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化作了对案卷反复审阅、对报告一遍遍地修改、对嫌疑人的数次讯问,以及法庭上有理有力有节的论辩。
在办理杨某等人系列诈骗案过程中,涉案金额数千万元,43名嫌疑人多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而463名被害人则多为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该如何帮助涉案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依法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呢?
一方面因人施策,王晋对嫌疑人逐一开展教育转化,向他们讲解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对14名罪行较轻的嫌疑人作相对不起诉处理,帮助他们尽早回归正途。另一方面,对老年被害人群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诉求、安抚情绪,释法说理。经过不懈努力,终将在逃主犯抓捕到案,追诉三起犯罪事实,追赃挽损数百万元。最终,该案宣判后,无一人上诉、申诉、上访,实现了案结事了、“三效合一”。
进入王晋的办公室,可谓“未见其人,先见其书”——各类案件办理指南、工具书、法学书籍非常丰富。她把所有书籍装箱编号并拍照,作为书目便于查阅,满满当当的纸箱摞成了一道“书墙”。除了大量书籍,王晋还习惯随身携带笔记本。在研讨案件时,王晋总会随手记下大家的观点。她还习惯把日常实践的点滴心得及时记下来,40余册办案笔记记载了她20多年工作与学习的足迹。
作为第一检察部的检察官,王晋有法庭上慷慨激昂据理力争的“高光时刻”,也有在办公室掩卷苦思的昼夜难眠,有奔波于各看守所提讯嫌疑人的辛劳,也有办案背后承载的压力。但是,她始终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审查分析案件,以理性平和的态度回应被害人及相关人员诉求。她依法履行国家公诉人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塑造着新时代优秀检察官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