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系列
2018-08-01 09:51: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张思思
 “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系列: 讲述“大国之道”的可贵尝试

  入选中宣部2018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的“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系列,在正式出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首印1万册已经售罄,目前又加印了7000册。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还将有3本“大国”系列著作陆续面世。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中国正在传中国经验,造共荣之势,提中国方案,践大道之行,展中国担当,呈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及其背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承载着这一使命。”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彭国华看来,策划出版“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更是希望从哲学、历史、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以理性的分析、翔实的数据、雄辩的事实、生动的故事谈中国、论世界,为国内外读者了解国际局势及中国发展道路提供重要参考。

  “这5本专著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系统。”彭国华介绍道,“在选择作者时,我们重点考虑了选题与不同专家学术研究方向的契合性。《大国复兴》一书的作者陈曙光教授对中国道路已经有了较深较全面的研究;《大国担当》一书的作者王义桅教授对‘一带一路’研究较多;《大国话语》一书的作者韩震教授曾就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所以对话语的研究比较多;《大国核心》一书的作者辛鸣教授在中央党校工作,对如何加强党的领导这一课题研究较多;《大国治理》一书的作者苏长和是复旦大学教授,专业方向是国际关系,对国家治理方面做过较多研究。”

  除了总论《大国复兴》之外,《大国核心》聚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道路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大国治理》则从国家治理、政党治理现代化角度对中国道路进行阐释,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道路的重要内容;《大国担当》讲的是中国的世界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已经具备世界影响,应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大国话语》阐释的是讲清中国道路、承担大国责任的渠道或媒介,解决的是有理说不出、说了没人听的问题。这5本书阐释了中国发展的逻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更加明晰。

  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既是一个重大的事实判断,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核心,中国共产党如何成为核心,核心是如何运行的”是《大国核心》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本书导语中这样写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豪迈的话语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同时,也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做好‘四个伟大’。伟大不是因循守旧,不是做历史的尾巴,跟在历史后面跑,而是引领历史发展趋势与潮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去做的事。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讲,就是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于一身,集历史与未来于一体,行动是体现进步趋势的行动,作为是彰显价值光辉的作为。也正因为如此,伟大虽然稀缺但不可或缺,伟大让世界有新的可能、新的希望,甚至新的意义。一个没有伟大的社会是不会产生奇迹的社会,一个回避伟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

  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面对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缓慢、改革乏力、逃避责任和价值观冲突等问题,中国为国家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的《大国治理》一书,首先从大国治理对于世界各国繁荣发展稳定的影响入手,提出了大国治理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对内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对外把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治理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问题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虽然是中国提出的,但是契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政党需要求同存异,携手合作。中国通过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在塑造和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新的领导型国家,对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复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这些方案和主张倾注了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为重构新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交往理性和世界精神奠定了基础。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曙光在《大国复兴》中提出,从世界史观的角度来看,历史走向世界历史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随着生产的发展,交往的扩大,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民族在日益频繁的相互联系中打破地域,走出原始封闭的状态,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开创时起,每一个文明国家的发展都依赖于世界,每一个文明国家的进步都与世界紧密相连,每一个文明国家的兴起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活动的结果才是可能的。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进一步证明,不立足于世界、不融入世界的国家,根本谈不上影响世界或引领世界的问题。在此意义上,中国复兴注定是面向世界的,“注定与世界同行”。中国复兴是一个世界历史性事件,不囿于本国社会的范围,而且是以整个世界为大背景;不止于造福本国社会,而且深切地影响世界;不只具有民族性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全球性大国身份是中国复兴的外部表征,中国方案则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肩负的历史责任。

  担当

  《大国担当》一书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以共同使命化解国家利益冲突、以共同目标化解全球化争执、以共同身份化解价值观分歧等三重意义;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未来维度等三个维度。在作者王义桅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摒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传统之上。这就是国际政治新文明。他更进一步说明,过去中国强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今的情形是“天下不扫,一屋也扫不了”。在中国的世界观中,“清洁美丽”属首次正式提出,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一脉相承,而不论美丽中国抑或清洁美丽的世界都需勤加打扫。如今中国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要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作为出版过多部有关“一带一路”专著的学者,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肩负推动中华文明转型的历史担当、推动人类文明创新的现实担当、实现中国梦的未来担当。

  话语

  反映不同时代的声音,就构成了不同时代的“话语”;对同一时代声音的不同立场、不同视角的表达,就构成同一时代的差异性“话语”。如何坚定话语自信?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震在《大国话语》中进行了具体论述。他认为,表达中国梦的内涵与意义,我们必须凝练出描述中国道路、反映中国力量、表达中国精神的话语;凝练出能够让国际社会理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话语;凝练出人民群众容易理解且能够打动人们心扉的人间生活话语;凝练出具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话语。最为重要的是,要解决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的问题,“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冯俊教授认为,“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是讲清“大国之道”的可贵尝试。本套丛书正式出版发行之后,人民日报出版社积极进行海外推广传播。据了解,该社目前正计划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荐海外版权。丛书还将参加美国书展、法兰克福书展、阿布扎比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国际版权会展。“我们还计划利用人民日报社各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推广,目前正在与俄罗斯出版社洽谈俄文版权。”彭国华这样告诉记者。

  为保证丛书的权威性,本套丛书邀请了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陈先达,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正聿,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担任丛书顾问。

  何毅亭在系列丛书的总序言中写道:“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取得长足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愿意阅读中国故事,越来越愿意倾听中国声音,越来越愿意学习中国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尤其如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成功推进并向世界讲好‘中国之治’,就要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目的是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适应,客观展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果,以理论、经验和事实向世界提供发展方案,为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贡献智慧。”

  编辑:吴晓娟